2025上半年进口车销量榜: 雷克萨斯夺冠, 唯一正增长!

  • 2025-07-28 01:25:47
  • 170

2025年的中国豪华进口车市场,上演了一场冰与火交织的残酷戏剧。当雷克萨斯以9.12万辆的销量、12.2%的同比增幅傲居榜首之时,榜单上其余九大品牌无一例外地陷入销量下滑的泥沼。奔驰、宝马、保时捷等传统豪强纷纷遭遇两位数跌幅,MINI的跌幅更是超过50%。这份冰冷的数据榜单背后,折射出中国高端汽车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重塑。

01 寒冬已至:豪华车市场整体失速

2025年上半年的进口车销量榜单,堪称一份豪华车市场的“体检报告”。除雷克萨斯外,TOP10品牌清一色的负增长,描绘出一幅整体市场遇冷的清晰图景。奔驰(-12.5%)、宝马(-26.8%)、保时捷(-26.1%)等昔日风光无限的品牌,此刻无不承受着销量滑坡的压力。奥迪(-39.1%)、MINI(-51.8%)与大众(-45.5%)的跌幅更是触目惊心,几乎腰斩。

市场寒冬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宏观经济压力与消费信心不足: 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大额、非必需的高端消费决策趋于谨慎。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豪华进口车,首当其冲成为削减开支的对象。原本计划更新换代或添置第二辆豪车的消费者,纷纷选择观望或推迟购买计划。

✦新能源汽车的强势替代效应:以高端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阵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蚕食传统燃油豪华车的市场份额。国产新势力品牌如蔚来、理想、问界等推出的高端车型,凭借智能科技、使用成本优势和本土化服务体验,对BBA等传统豪华品牌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进口车渠道优势削弱:随着豪华品牌国产化进程的深入和国产高端车型品质的跃升,“进口”标签带来的光环效应和溢价空间被大幅压缩。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为“进口”二字支付高昂溢价。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冲突:持续存在的国际局势紧张和局部冲突,对依赖全球供应链的进口车物流、零部件供应及成本控制带来不确定性风险,间接影响了市场供应和终端价格体系的稳定。

02 逆势突围的雷克萨斯做对了什么?

在如此惨淡的市场中,雷克萨斯就像一座孤岛,成为榜单中唯一逆势增长的品牌。其9.12万辆的销量和12.2%的同比增长,不仅体现了品牌的韧性,更揭示了在当下市场环境中成功的关键密码。

✦品牌调性与核心价值的精准契合:在消费理念趋向务实与理性的当下,雷克萨斯所强调的“匠心品质”、“极致可靠性”、“细腻服务”和“低调内敛”的品牌特质,恰恰契合了高端消费群体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安心感”和“长期价值”的心理需求。当炫耀性消费降温,对产品本质价值——品质、耐用性、服务体验的关注度便显著提升。雷克萨斯多年来在北美J.D. Power可靠性榜单上的优异表现,为其赢得了“开不坏”的口碑,这种口碑在经济下行期转化为强大的购买驱动力。

✦电气化转型的务实与高效:相比部分欧洲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的激进与阵痛,雷克萨斯采取了更为稳健、多元的电气化路径。其核心热销车型如ES、RX、NX系列,都提供了成熟可靠的混动(HEV)选项,在燃油经济性、平顺性和可靠性上表现出色,完美覆盖了那些对纯电车型仍有里程或充电焦虑,又追求比传统燃油车更优体验的庞大用户群体。这种“油电协同”的策略,使其在过渡期游刃有余。同时,其纯电车型虽非销量主力,但也确保了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存在感。

✦渠道与服务体验的极致: 雷克萨斯经销商网络以提供高水准、差异化的客户服务体验著称。从看车、购车到售后保养,其细致入微、强调尊崇感的服务流程,在豪华品牌中树立了标杆。这种长期积累的服务口碑,在经济低迷时期成为维系客户忠诚度、促进口碑传播的关键资产。当消费者捂紧钱包时,更倾向于选择能提供确定性和安心感的品牌,雷克萨斯的服务优势被放大。

✦产品线布局与定价策略的韧性:雷克萨斯的产品线覆盖了从中大型轿车(ES)、豪华SUV(RX、NX、UX)到旗舰轿车(LS)、跑车(LC)等多个细分市场,主力车型定位清晰且市场接受度高。在定价上,虽然同级别车型相比德系对手可能略高或持平,但其坚挺的终端价格体系(优惠相对较小)和较高的二手车保值率,给消费者传递了“价值稳定”的信号,减少了购车后的价值焦虑。

03 下滑品牌各有千秋

榜单上其他品牌的下滑,虽同处寒冬,但“病因”各有侧重:

✦奔驰、宝马(-12.5%, -26.8%):作为传统豪强,其庞大的销量基数使得任何风吹草动都影响显著。它们在电动化转型(如奔驰EQ系列、宝马i系列)过程中遭遇了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产品定价策略争议、软件问题困扰等挑战,侵蚀了其燃油车基本盘。宝马跌幅更深,可能与其主力燃油车型(如3系、5系、X3)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周期等因素有关。同时,德系豪华品牌过去较高的终端折扣在行情下行时,反而可能加速了品牌价值的稀释感。

✦保时捷(-26.1%):作为超豪华品牌代表,其高度依赖少数几款核心车型(如Macan、Cayenne)。单一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风吹草动对其整体销量影响巨大。其纯电车型Taycan的销量波动,以及燃油车型在电动化浪潮下光环效应的减弱,都是重要因素。高净值人群消费意愿的波动也对其影响明显。

✦奥迪(-39.1%)、大众(-45.5%):跌幅最为惨烈。奥迪在豪华品牌阵营中面临品牌力相对弱化、产品差异化不足、电动化(e-tron系列)转型未达预期等多重压力。大众进口车(途锐、蔚揽等)则更直接地受到国产高端SUV(如理想L系列、问界M系列)和豪华品牌价格下探的双重挤压,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

✦路虎(-17.1%)、沃尔沃(-24.7%):路虎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其高价值属性产品(如揽胜、卫士)的消费决策更容易被推迟。沃尔沃则在电动化转型(如EX系列)和维持燃油车(XC系列)份额之间寻求平衡,面临激烈竞争。

✦丰田(-23.9%)、MINI(-51.8%):丰田进口车(如埃尔法、威尔法、SUPRA)定位小众且价格高昂,受经济波动和国产MPV崛起冲击明显。MINI的暴跌则反映出其高度个性化的品牌定位和小众市场在经济下行期的脆弱性,其电动化产品(如MINI Cooper SE)也未能有效提振销量。

2025年上半年的进口车销量榜,是市场洗牌进程中的一个鲜明注脚。雷克萨斯的逆势增长,证明了即使在寒冬中,依靠对核心价值的坚守、对市场趋势的务实把握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依然能够找到增长的空间。而榜单上大面积的下滑数字,则是对所有豪华品牌发出的警示:时代正在剧变,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或是在转型路上踟蹰不前,都将面临严峻挑战。

写在最后,进口及豪华车市场的格局重塑或许才刚刚开始。这场由经济、技术和消费理念升级共同驱动的形势,将持续考验每一个参与者的战略定力与应变智慧。谁能真正洞察中国消费者需求变迁的本质,谁能提供超越期待的产品价值与服务体验,谁就能在下一个周期的竞争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