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出前三, 理想汽车的“多事之秋”

  • 2025-08-05 03:17:35
  • 510

市场分化节奏在加快,下半场的淘汰赛已经开始。

8月初始,新能源月销量榜单如期揭榜,其中,新势力排名再次洗牌。

其中,零跑突破5万辆大关,成为首个月销突破5万辆的新势力品牌。小鹏和小米也创下历史新高。但在小米的销量站上3万大关的同时,理想正在向3万关口滑落,排名跌出前三,退居“第二梯队”。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

理想汽车昔日的销冠优势地位变得不再稳固。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今年7月,理想汽车单月交付量同比大跌约四成,而前7个月其累计交付量同比也下降2.21%。业绩方面也不理想: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理想汽车营收259.3亿元同比微增1.1%,但调整后净利润同比暴跌20%至10.2亿元,且处于连续下跌状态。

而缘由也并不难理解:啃不动的老本,拓不开的新局。

众所周知,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理想汽车曾凭借“增程式+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一独辟蹊径的产品策略,在一众新势力中获取了立足之地。同时,销量爆发背后的盈利二字,更是狠狠刺痛着友商们的神经。

但如今,增程市场,已然不再是理想汽车的“避风港”,无论是增程技术,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理想汽车的这些核心竞争力都在被友商很快追上。

数据显示,2024年,增程式车型市占率从8%飙升至15%,但理想的市场份额却从62%跌至48%。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替”产品。零跑C11增程版以18万元起售,却提供与理想L7相近的配置;华为问界M5增程版凭借鸿蒙座舱和智驾系统,分走大量家庭用户。在价格与技术的双重攻势下,理想的舒适圈聚集了“入侵者”。

此外,小鹏、小米、极氪、智己、广汽埃安等此前坚持纯电路线的品牌,近期也都公布了推出增程式车型的计划。更多品牌、更多车型、更多价位区间的出现,无疑将进一步削弱理想在这个市场的统治力。

基于此,打开纯电市场无疑已经成为理想的当务之急。

然而,事与愿违。去年MEGA销量扑街,让理想汽车经历了一段至暗时刻。因设计争议、55.98万元的定价策略及市场接受度不足,理想MEGA订单远未达预期。最终,MEGA在2024年全年交付了约1.3万辆,占全年总销量约2.2%。

理想i8则是理想继MEGA失利后,再战纯电市场的“排头兵”。尽管理想很擅长做家庭用车,杀入纯电赛道也仍然选择的是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但实际上纯电大六座SUV的这条赛道并不好闯:乐道L90售价仅27.99万元起,顶配也不超过30万元,并且从配置上来看似乎要更有诚意,下半年,盘踞中国市场SUV销冠宝座多时的Model Y,将推出加长款Model Y L……当理想i8和这样一群对手,同时驶入大六座纯电SUV这条狭窄的赛道,要想“上量”并不那么容易。

与此同时,理想i8的“出场”,似乎也未能一战成名。

据多方信源透露,i8在北京、上海两大核心市场的大定订单仅约300单,全国范围可能在3000-5000单之间,远低于市场预期。

资本市场的反馈也不“理想”——在理想i8上市当日,美股单日跌幅达到6.2%;截至7月30日港股收盘,理想汽车报104.5港元,单日跌幅达12.84%。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理想MEGA上市后不及预期,理想汽车的市值也曾在两日蒸发500亿元,仅从资本市场及股价变动角度来看,理想i8上市后,去年MEGA的那一幕重现了。

此外,舆论上,更是深入泥潭。7月29日晚,在理想i8上市发布会上,该公司播放了一段理想i8与一辆重卡的对撞测试。视频中,理想i8各项指标表现优异,然而重卡却四轮离地弹起,驾驶室与后货箱发生明显分离,驾驶室翻起并几乎压至理想i8的前车窗位置。

这段视频发布后,网友们在对理想i8的“坚固”表现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对乘龙卡车的“脆弱”提出了不少疑问:一辆8吨重的卡车,为何在对撞时干不过一台2.6吨左右的新能源乘用车?随后,网络发酵,更是P出了各种撞击航母、卡车的恶搞图。

8月3日,理想汽车深夜官博发表回应称,测试所用乘龙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障碍物,无引导性评价,致其意外卷入争议属无心之举。

销量排名下滑、增长瓶颈凸显,纯电转型不利……理想所面对的挑战,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一些。

今年初,理想设定了7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到了5月,理想将今年全年排产目标下调至64万辆,尽管下调了全年销售目标,但如今7个月的时间过去,理想汽车全年目标的完成率也仅36.7%。增程守城+纯电突围,对理想而言,已迫在眉睫。